????????????
網貸315綜述(陳紫薇/文)“未來我們將與婚戀和汽車行業合作,為他們提供征信服務?!迸呐馁J創始人張俊如是說。張俊,著POLO衫,休閑短褲,戶外大頭短靴,戴眼鏡,光頭。全身上下透著互聯網長期從業者的休閑、open與隨意。
在目前市面上的網貸平臺創始人中,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金融行業從業或者金融科班出身者,這類人較為保守;一類是互聯網的資深從業者,這類人則更具有創新思維,更為關注用戶體驗和應用場景化,張俊屬于后者。
從免費到收費的用戶習慣培養
《長尾理論》的作者安德森在其《免費:商業的未來》一書中指出:“免費商業模式所基于的是龐大的消費群體,群體的力量是巨大的,人氣賺足了,名聲響了,這就是盈利的基礎?!?/p>
到2009年的時候,中國的互聯網已經發展十多年,當時的互聯網公司都有一個特征,其運營的產品基本都免費提供給用戶。如:騰訊、新浪、網易、百度、搜狐、盛大、巨人、暢游、前程無憂等等。
拍拍貸自2007年成立后也是如此,由于免費的便利,其3個月用戶就到100萬。然而長時間的免費服務迫使巨大的生存壓力產生,其中一直堅持全職在崗(其他三位創始人兼職)的CTO幾近精神崩潰,四位創始人在堅持了艱辛的兩年后,2009年在做下四人必須全職投入拍拍貸的決定時,還做了另外一個重要的決定,那就是向用戶收費。
這一舉動一時間無法讓用戶接受和理解,而這也正是令人喜憂參半的用戶習慣。當時的互聯網公司思維是這樣:通過免費獲得海量用戶,然后再為這些用戶提供一些增值服務,進而促使用戶主動付費,從而為企業謀取利潤。這個路子是行得通的,但是那僅限于一般性的互聯網企業,而拍拍貸是具備金融屬性的互聯網企業,就金融的本質而言,服務的收費理所應當,即使要為此失去此前所有的習慣于免費服務的用戶。事實證明,在今天看來,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而用戶的積累也并未從此停止,但用戶已然由對免費合理性的認可轉變為對付費合理性的認可。
國內征信難點
金融行業更多的是基于用戶信用提供服務的,這對于互聯網金融尤為重要。在互聯網金融企業積極進行投資端用戶積累的同時,貸款端的信用評估成為另一個核心問題,而中國的征信行業顯然滯后于很多發達國家。
美國的征信行業發展了100多年,完全市場化的運作促使征信機構從2000家競爭角逐到最后4家大機構的局面,而整個社會對于個人信用的重視也在這100年中穩固下來,同時,對于數據的收集和積累也較為成熟,這就使得LendingClub這樣的平臺具有一個很好的生存和發展環境。
相比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中國的個人征信體系建設起步較晚,發展不完善,主要依靠銀行系統的金融信用數據覆蓋面有限。征信行業在中國一直以來只能依托于央行提供的8.5億個人征信信息,其中僅3億多人有信貸數據,這意味著剩下的近10億人信貸數據無證可查。
同時,央行所提供的數據更多基于銀行服務產生,其他諸如生活消費,個人行為,社交等數據仍是空缺,近日將要被頒發征信牌照的8家民營征信機構才將正式拉開中國人信用時代的序幕。
或許正是由于國內的信用體系不健全的緣故,如拍拍這種類似LendingClub的純線上借貸模式,其針對個人的信用貸款風險評估受客觀條件的制約較為明顯。提及逾期問題,張俊很坦然:“那都是過去的事了?!蓖瑫r他也表示,拍拍貸將利用今年3月推出的“魔鏡系統”實現基于征信大數據的風控,針對每一筆借款給出一個相應的風險評級,以此預測和降低逾期率。
由于目前基于大數據的征信需要抓取有網絡可查的行為記錄,因此對于那些遠離互聯網的人群,以及廣大行為數據缺失的人群的征信,仍舊是目前國內征信市場的難點。
跨界開展征信服務的可能
7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發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在“推動信用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互聯網金融配套服務體系”這一項中明確指出:“允許有條件的從業機構依法申請征信業務許可?!?/p>
張俊猜測,未來中國征信牌照可能發到20-30家機構,拍拍貸希望第二批或者第三批獲得征信牌照。由于央行對征信牌照的一些要求,如:企業性質不能是外資,注冊資金500萬以上,信息安全等級等,這就迫使期望拿到征信牌照的機構不得不做出相應的調整以獲取申請資格。
對于拍拍貸而言,一方面拓展征信業務是為了布局未來的長尾市場,一方面也希望通過這項基礎服務與更多的行業合作。對此,張俊瞄準了一部分跨界互聯網企業,如租車行業,婚戀行業等,將征信業務從現有業務中獨立出來,為這些行業提供個人征信服務。
目前拍拍貸擁有近700萬用戶量以及50多億的信用借貸數據量(數據由拍拍貸提供),同時芝麻信用擁有3億多實名個人數據和騰訊征信8億QQ賬戶、5億多賬戶數據。雖然整體數據體量大,但其中存在大量沒有被用到征信上來的數據,同時,目前國內征信行業剛起步,未來擁有廣闊的前景,征信市場也要做到資源整合、市場化,這或許能促使更多合作與潛在競爭的產生。
中國目前個人征信市場的空白也是大家共同的機遇,針對部分細分行業的跨界合作,則需要征信機構深入去研究該行業的用戶特征,設定和抓取最為切實有效的數據信息,以確保征信的權威性和科學性。
來源:網貸315
作者:陳紫薇
投稿|約訪|合作|交流
E-mail:
TEL:010-
官方網站: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