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居民雷先生在7月6日突然收到一條短信,內容大致是說他有一筆貸款未還清,如逾期還款將被納入失信人名單。雷先生回想到大學期間,自己的確有過一次網絡貸款5000元的經歷。但自己也記不清是否還款。
他打開短信里的APP鏈接,里面準確記錄了他的個人信息,并顯示有一筆待還款項,且已產生滯納金。雷先生撥打客服電話,對方稱是受貸款公司委托收款方,如不盡快還款,將嚴重影響個人征信。他趕緊向對方提供的銀行卡號轉賬了8060元。
時隔三個月,雷先生再次收到一個貸款未還的短信,稱其涉嫌惡意逃避金融貸款。于是,他又登錄了另外一個APP,并添加了“客服人員”的,一番類似套路后,雷先生再次向對方轉賬元。
“剛過兩三天,又收到了這類短信,我突然懷疑自己是不是被騙了!”雷先生這次終于醒悟,選擇報警。
此類短信都是騙子打著"銀行客服"的名號精心布下各種騙局,引誘廣大市民上當受騙。
貸款一定要到正規的金融機構辦理,電信網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市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
不要點擊不明鏈接或下載可疑軟件,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語,尤其不能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銀行卡號等重要個人信息。
謹記“不聽、不信、不轉賬”反詐口訣,接到可疑電話,可撥打咨詢核實或直接撥打110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