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P2P網貸行業熱火朝天地燒了幾年的錢,最后卻突然發現,理財端的流量是你的,也是我的,但終究都是BATJ等巨頭的。
2016年7月20日,網貸平臺美利金融宣布清退用戶本息,完全退出理財端,之后將完全專注在汽車和3C產品方面的消費金融開發上。這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由有利網原CEO劉雁南創辦,成立兩月便獲得了京東金融、貝塔斯曼等明星機構6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一、美利金融為什么要放棄理財端
筆者認為,有2個原因:
1、理財端發展不順利
美利金融創立后獲得6500萬美金風投,估值為20多億。按照現在正常的PE倍數20-25倍估值的話,平臺的利潤空間需要1億左右,平臺若想獲得1億左右的利潤空間,在0逾期0壞賬的情況下,待收規模應該做到30億左右才有可能實現。而在近一年的時間里,美利金融線上理財端的交易額僅在10億左右。
2、理財端獲客成本過高
根據披露的數據,美利金融用戶的理財年化收益為11%,各種促銷活動和線上推廣的成本大約在5%左右。這意味著,其線上理財用戶的資金成本高達16%以上。而如果通過京東金融等平臺銷售產品,其給到理財用戶的資金成本不到8%。在理財端規模有限,運營成本高的背景下,放棄自有的線上資金端,改用穩定、低成本的機構,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是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
二、P2P網貸行業的細分時代要到來了嗎?
筆者人認為是這樣的。P2P網貸行業的細分時代其實就是行業洗牌潮的一個縮影。在行業大洗牌的背景下,網貸平臺專注細分領域其實是自救的一種途徑。是什么導致行業大洗牌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脆弱的用戶基礎
與其他行業相比,網貸行業用戶的忠誠度是比較低的。這可能與行業口碑有關。大平臺可能還相對好一點,小平臺的線上用戶則是非常敏感和趨利的。一旦小平臺有任何風吹草動的事件,用戶會立即選擇提現、擠兌,而擠兌事件是現有金融模式的噩夢。
2、新鮮血液在持續減少
各種統計數據顯示,P2P網貸行業獲客成本已經高達千元。之所以導致這種局面,一方面是因為不少平臺在燒錢換用戶增量,互相競爭哄抬了獲客成本。另一方面是因為監管的動態和風險事件頻發影響了用戶對行業的信任度,導致行業新鮮血液減少,側面拉高了獲客成本。
3、網貸平臺的理財端最終拼不過巨頭
中國P2P網貸行業熱火朝天地燒了幾年的錢,最后卻突然發現,理財端的流量是你的,也是我的,但終究都是BATJ等巨頭的。
BATJ等巨頭們有著數億級的用戶,擁有更強大的流量和品牌優勢,可以用極低的利率將資產包裝成各種理財產品出售。在他們的面前,所有廣告、推廣都是無力的,沒有人可以建立起流量壁壘,把他們擋在門外。對于網貸平臺而言,與巨頭們合作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三、新時代來臨,我們該怎么辦?
1、在資產端發力才是出路
對于風投機構而言,網貸行業的理財端有時甚至是減分項。這也是今年以來網貸平臺融資的相關新聞少的原因之一。而獲得融資的案例中,很多平臺都是因為有著強大而優質的資產端。
優質的資產端,正是BATJ等巨頭們的軟肋,對于在資產端擁有優勢的平臺而言,舍棄掉的理財端,轉向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汽車金融等資產端深入挖掘,不再與巨頭爭奪理財端的流量,可能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2、把理財端作為主陣地的網貸平臺還會有嗎?
筆者認為,這樣的平臺還會有,但是不會太多。因為網貸平臺正朝著巨頭化、垂直化的方向發展。
未來可能會出現一些更專業、更垂直、更細分的網貸平臺。比如說,一些平臺通過資產和收益的特色,去吸引一批專業的投資人。又比如說,一些平臺通過精細化、品質化的財富服務,去服務部分高凈值客戶,國內部分網貸基金就在往這條路上走。(來源:藍鯨新聞作者:易君)
P2P雷達
為用戶提供最前沿的網貸、財經資訊
我們提供知識,以應對不斷變化的世界